<li id="qq00q"></li>
  • <tt id="qq00q"><rt id="qq00q"></rt></tt>
  • <tt id="qq00q"><table id="qq00q"></table></tt>
  • <tt id="qq00q"><rt id="qq00q"></rt></tt>
  • 中國青年網

    旅游

    首頁 >> 最新資訊 >> 正文

    穿越時空看“寶” 內蒙古博物院帶來文化新體驗

    發稿時間:2025-08-08 14:29:0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8日電(記者勿日汗、魏婧宇)這個暑假,內蒙古博物院新館格外“火熱”。借助新技術、新體驗,博物院散發出新的魅力,成為呼和浩特市的文化新地標,暑假日均接待游客超過2萬人次。

      假期的熱門景點常?!耙黄彪y約”,從山西長治到內蒙古旅游的周慶鵬一家,也遇上了這樣的情況:“這兩天內蒙古博物院的門票都顯示已約滿,把我們著急壞了?!?/p>

      擔心就此錯過的周慶鵬,從網上得知博物院采取了動態放票,離館觀眾空出的名額將實時釋放,并優先為臨近觀眾保留預約機會。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和家人在中午時分來到內蒙古博物院門口,看著出館的觀眾越來越多,他們很快就約上了新放出的門票。

      “科技讓博物館更聰明,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參觀體驗?!敝軕c鵬說。

      7月30日,游客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博物院新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來自河北邢臺的小游客郭子銘拉著媽媽的手,快步走向博物院一層大廳的一處表演區。叮咚的古樂聲響起,一支從北魏時期的舞樂彩繪陶俑中獲得靈感的舞蹈呈現在觀眾面前,跳舞的是內蒙古博物院的“智慧館員”,也是兩個人形機器人。

      “兩位‘智慧館員’不僅是舞林高手,也是知識達人?!眱让晒挪┪镌阂巹澃l展部副部長朝魯介紹,它們還能與觀眾互動,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淵源、文化價值?!敖柚w速發展的科技,博物館早已不是陳列文物的‘靜態空間’,而是成為科技與文化融合的前沿陣地”。

      6月20日,機器人在內蒙古博物院表演節目。新華社記者 馬金瑞 攝

      6月20日開館的內蒙古博物院新館,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展陳面積3.9萬平方米,包括10個基本陳列展和5個臨時展廳,展出3000余件展品。

      “展廳真不少,一下子不知道從哪里看起?!眮碜哉憬瓕幉ǖ挠慰完惙f穎,選擇先通過數字文物互動墻了解館藏文物。數字文物互動墻上密密麻麻排列有400多件文物的照片,陳穎穎輕點屏幕,文物的照片被放大,細如發絲的紋理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互動墻上不光有文物介紹,還能生成知識圖譜,讓我們對文物有了初步了解。我從中選出了自己最感興趣的幾類文物,跟著智能導航直接找到了相應的展廳?!标惙f穎說,以前隔著玻璃柜,想湊近看文物細節太難了,現在能360度看文物細節,還能和文物一起“玩游戲”,玩著玩著就把文物知識刻進了腦中。

      6月20日,游客在內蒙古博物院體驗數字文物互動。新華社記者 馬金瑞 攝

      暑期的內蒙古博物院,成為游客們了解歷史文化的窗口,也為青少年架起觸摸歷史文化的橋梁。

      “在博物館看到的古籍,原來是這么裝訂出來的?!薄熬€裝書有單線裝、雙線裝等不同的裝訂方式?!眲倕⒓油瓴┪镌何奈镄迯驼n程的青少年們,紛紛向家長介紹著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

      暑假期間,內蒙古博物院推出了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活動,既有“文脈匠心——文物修復”系列課程,聚焦壁畫、古籍、陶器、瓷器四大領域,帶領學生探尋文物修復的深邃世界;又有小小講解員、小小策展人等職業體驗營,帶領青少年換個視角感受博物館的魅力。

      “博物館是一所大學校,如今這所大學校里越來越有看頭了?!眱让晒挪┪镌荷鐣逃拷逃鞴軇⒑胲幷f,博物院針對青少年的社會教育活動場場爆滿,他們還計劃推出面向成年人的社會教育活動,讓不同年齡段的人都能在博物館里收獲知識與快樂。

    責任編輯:張秋紅
    日本在线视频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