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qq00q"></li>
  • <tt id="qq00q"><rt id="qq00q"></rt></tt>
  • <tt id="qq00q"><table id="qq00q"></table></tt>
  • <tt id="qq00q"><rt id="qq00q"></rt></tt>
  • 中國青年網

    旅游

    首頁 >> 最新資訊 >> 正文

    北京田莊村:傳承革命薪火 打造詩畫鄉村

    發稿時間:2025-08-19 13:52:00 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張驁

      門頭溝群山里,有個田莊村。小村不大,因“崔顯芳”三個字遠近馳名。崔顯芳是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創始人,為京西播下紅色“種子”。烽火歲月中,崔顯芳不幸犧牲,臨終前在兒子手心寫下“跟黨走”的家訓,如今已成為田莊村世代傳承的紅色“基因”。

      崔顯芳烈士為田莊村留下的還有珍貴文化遺產。2018年起,田莊村梳理歷史,開發村域,推出“薪火田莊”黨建品牌。更借2024年門頭溝區打造“詩畫鄉村”的機遇,讓村容村貌、文旅產業有了新提升。如今,整齊干凈的村舍、富足淳樸的村民,鮮活展現出紅色革命村落的新面貌。

      雨后的京西門頭溝山區云霧繚繞,群山環繞的雁翅鎮田莊村美景如畫。 本報記者 王海欣攝

      田莊村村景。 門頭溝區委宣傳部供圖

      抗戰歲月

      京西大地走出播火者

      田莊村所在的雁翅鎮位于京西腹地。驅車一個多小時,轉過一個又一個山灣,半山腰閃出一棟棟白墻紅瓦的農宅,那就是田莊村。行至村口,“田莊村歡迎您”的告示牌歡迎著每位客人。邁步進村,紅色元素撲面而來。

      “聽黨話 跟黨走”六個紅色大字醒目地刻在文化墻上;紅色黨徽雕塑后的白色建筑,正是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紀念館,周邊還有崔顯芳烈士紀念館、崔顯芳故居等參觀點位。雖是工作日,但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紀念館內參觀者不少,95后講解員崔策將田莊村的紅色歷史娓娓道來。

      “這座雕像是根據崔顯芳烈士后人的描述制作的,烈士生前沒能留下照片?!便~制的崔顯芳像表情堅毅、目視前方,展現了年輕革命者的干勁十足。說起崔顯芳烈士的故事,村里每個人都能講上一段。

      “中共黨員崔顯芳回到家鄉,帶回不少進步書籍,其中有《共產黨宣言》《吶喊》《彷徨》等,與同鄉和志同道合者分享?!碧锴f村黨支部書記崔春洪講起了崔顯芳在京西播撒紅色“火種”的故事。

      在那段烽火歲月中,崔顯芳帶頭創辦田莊小學、發展地下黨員、創辦中共田莊高小支部,并以“反對內戰,一致抗日”“反對苛捐雜稅”等為口號,發動了多起群眾運動。

      “村里崔是大姓,大多和烈士家沒出五服,每一代田莊人都被崔家‘一門四烈士’的精神鼓舞,感動著?!贝薮汉檎f。

      1934年夏,崔顯芳不幸被捕。經多方營救,他于1935年2月出獄,可僅僅數日后,重傷的崔顯芳就不幸離世。

      歷史不會忘卻,如今的田莊村內,崔顯芳的故事還在繼續講下去。每年,前來田莊村參觀的人數以千計,走進每一處展廳、舊址,都會被這里的紅色“基因”深深觸動。

      發展時代

      挖掘資源長效激活紅色“基因”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崔春洪見證了田莊村多年來的發展。他記得,自己小時候,田莊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地處深山,這里山多、林多、耕地少,不少壯勞力都跑到門頭溝城區打工?!靶r候冬天沒有菜吃,我父親到區里背煤掙錢,買回大白菜,走一百里地抱回家?!?/p>

      傳統農耕沒有出路,田莊村何以為繼?實際上,從2011年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紀念館揭牌以來,村里就看到了紅色文旅的前景。無奈,那時村里老人多,最年輕的講解員都五十來歲,人手不夠的時候,崔春洪干脆親自上陣。

      “那時候就知道等,等著政府單位、企事業單位和學校聯系我們,來參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彼f。

      剛揭牌那幾年,田莊村風光了一把。開春到立秋,全村都忙著接團??墒?,參觀完畢,游客的吃飯問題讓崔春洪撓頭了。有想吃憶苦飯的,有想吃自助餐的,可村里人員有限,眾口難調,好不容易來的城里客,第二年不愿再來了。

      沒有產業、難以形成回頭率,讓全村人的心頭擰了個疙瘩。有村民問崔春洪:“書記,咱這挺好的展覽,咋留不住人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村兩委班子不知開了多少會,請來區里、鎮里的專家、規劃師幫忙“把脈開方”,最終確定,發展紅色文化為主線的特色休閑文旅產業,把田莊村打造為集生態觀光、民宿體驗和紅色教育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好事成雙,恰在田莊村明確方向之時,一位又一位帶著熱情與想法的駐村第一書記扎根田莊,為紅色山鄉引來資源與助力。

      “高校來的第一書記讓田莊村和學校成了共建單位,農業口的第一書記為我們的蜂蜜和玫瑰花找到了銷路?!?/p>

      幾年間,田莊村變了樣。修繕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紀念館和崔顯芳故居,新建崔顯芳烈士紀念館;深挖革命歷史,出版發行《田莊生紫荊》,介紹崔氏“一門四烈士”英雄事跡,以崔顯芳為原型創作話劇《跟黨走》。

      同時,開辟講述京西革命征程的2.5公里星火之路,建設青山花田間的徒步路線——星火玫瑰谷之旅;開發11類“薪火田莊”文創產品;將閑置小學改建為帶有特色民宿體驗的教育綜合體;設計新建“紅滿天”大食堂,追尋紅色記憶。

      “通過一批紅色項目,構建起集多個功能元素組成的綜合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村民致富的產業優勢?!崩钏紓ナ谴謇镄氯蔚牡谝粫?,他時常開著車在村里轉,隨時尋靈感、出點子、找資源,為“詩畫鄉村”建設的成果添磚加瓦。在充滿活力的文旅產業帶動下,近三年,村集體收入提升到500余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漲到2萬元。

      文旅生金引來年輕創業者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田莊村發展越來越好,村里的年輕面孔也多了起來。如今,京西山區中共第一黨支部紀念館里最年輕的講解員是95后女孩崔策。相比于年過五旬的前輩們,她的講述更加生動,也更有感染力。

      “我就是門頭溝本地人,大學畢業后來田莊擔任鄉村振興協理員,現在不僅是村里的講解員,也幫著村支書和第一書記處理一些日常事務?!贝薏哒f。

      和她一樣慕名而來的,還有田莊村紅色教育基地“紅雁谷”的90后主理人安雪。2019年來村創業后,安雪不僅為田莊村帶來了高品質民宿,還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同開發劇本殺、文創市集等特色活動,解決游客吃、住、游、玩多樣化需求。

      安雪的鄰居王一鵬也是幾年前回村的。作為本村人,他開了一家名為“螢火聚”的特色餐館。如今,游客不僅能在村集體的“紅滿天”大食堂里吃到憶苦思甜飯,也能在安雪、王一鵬那里品嘗鐵鍋燉、特色家常菜,再也不用為吃飯問題發愁了。

      “現在,我們村有南山溝的自然風光,也有玫瑰谷的秀麗山色。想要全方位體驗田莊村的美,沒個兩三天是不行的?!卑惭┑脑挼莱隽颂锴f村幾年來的成績,也亮出了回村人的決心。

      李思偉帶領記者來到村里幾處閑置的空地,發現這里已分割成小塊、改造成了農耕小菜園?!拔覀冇媱澴屍髽I、單位、參觀者們領養租種,既美化了村莊,又豐富了游覽體驗?!崩钏紓フf,自己現在滿腦子都是項目,最近正在深入了解南山溝秘密交通線點位建設。

      “下一步,我們想引入先進優質的服務管理主體,合作開發更多的休閑文旅項目,為田莊村帶來更多可能性?!崩钏紓バ判臐M滿。

      崔江紅與祖父崔顯芳烈士的雕像合影留念。 受訪者供圖

      跨越時空的思念

      崔江紅:鄉親們為我講述爺爺的事跡

      第一次聽說爺爺的故事,是小時候跟著父母回田莊村老家。剛一入村,年長的鄉親們就圍上來告訴我們:“崔顯芳帶頭營救了好多個礦工的命!他是咱們京西第一個共產黨員?!?/p>

      父親是遺腹子,我跟著父親一起從年長的親人和鄉親們口中漸漸知道了爺爺崔顯芳的相貌和革命事跡。

      每每踏入崔顯芳烈士紀念館,我望著爺爺的雕像,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連綿不斷的群山中,似有空谷回音,90多年來,爺爺的形象歷久彌新,成為屹立在門頭溝紅色文化的一座豐碑。他的精神、事跡既激勵著崔家后人,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勤儉持家、一日不讀書則神索,以及“跟黨走”的信仰,是我們崔家后人秉持的家訓。我和家人將始終踐行,努力做崔顯芳那樣的人,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張秋紅
    日本在线视频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