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延慶“24小時博物館”觀展。
呂 玲攝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北京市延慶博物館“24小時博物館”專題展展廳內,依舊有不少觀眾在展柜旁駐足觀看。
漢代青銅提梁卣、唐代銅鏡、元代花卉紋瓶……以“十器照千年”為主題,10件館藏精品文物有序陳列,串聯起媯川大地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的文明脈絡。柔和的燈光灑在文物上,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耙雇淼牟┪镳^格外靜謐,在這種氛圍里看展,體驗很特別?!毖討c區第三小學六年級學生國瑾瑜說。
“24小時博物館”專題展是延慶博物館打造的新型文化空間,通過延時開放與科技手段結合,讓觀眾可以全天24小時觀展。該展覽自10月初亮相以來,觀眾絡繹不絕,其中夜間觀展人數占比約五成?!拔覀兿M蚱啤┪镳^只在白天開放’的固有印象,讓展覽‘不打烊’,為觀眾打造全天候可觸摸的‘歷史秘境’?!毖討c區文物局副局長顧鐘杰介紹。
為兼顧文物安全與觀展體驗,展覽在細節設計上頗具巧思。10件文物均安置在定制的獨立展柜中,用高透低反玻璃搭配可升降的360°旋轉展臺,讓觀眾能全方位看清文物細節。玻璃幕墻選用高透光防爆材質,既保證觀賞清晰度,又為文物筑起“防護墻”。展區配備自動遮光簾,白天降下以隔絕紫外線,為文物營造適宜的保存環境;夜晚自動升起,文物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透過玻璃幕墻,觀眾在博物館外也可以觀賞文物。
展覽還引入互動全息幻影屏,讓文物“動”起來。觀眾只需在玻璃幕墻前揮手,即可操控內側屏幕上展示的立體文物模型,實現360°觀賞。
延慶博物館副館長馬瑩介紹,博物館將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觀眾喜好,挑選出更多精品文物,適時更換展覽主題,把“24小時博物館”打造成延慶街頭永不落幕的文化地標。(施 芳)